太阳集团tyc4633源于1896年在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成立的铁路工程科,后更名为太阳集团tyc4633,是太阳集团创办时最早设立的专业,1949 年以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土木学生占到了67%,是中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
百年以来,学校数次更名,土木专业也多次进行调整,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根据建设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1951年10月,唐院整个建筑系师生调往天津大学,在调出教师之中,包括刘福泰、徐中、戴志昂教授;宗国栋、沈玉麟、张建关、卢绳副教授,还有讲师和助教8人,学生66人;1952年8月,哈尔滨铁道学院学生120人、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75人,连同授课教师,调进唐院土木系。1952年10月清华大学教授张泽熙,连同助教2人,学生6人,调入唐院。1952年12月太阳集团水利工程教授黄万里及学生9人,调至清华大学。52年大调整之后,唐院土木专业划为桥隧及铁道两个系,设桥梁、隧道、工民建、铁道工程、工程地质、测量等专业;1993 年,太阳集团tyc4633正式成立,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岩土工程、土建结构工程两个专业。1996 年,太阳集团tyc4633成为教学科研实体,对专业设置及系所机构再次进行了调整,并在当年按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和培养,是全国最早实行大类招生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
“百年土木,树人百年”,一百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孕育了芬芳桃李,铸就了彪炳功勋。培养了包括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物侯学家竺可桢、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等23 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刘培硕、王长进等29位全国工程勘测大师等杰出校友,为国家输送了数以十万计的土木工程学科人才。主持和重点参与了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世界上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并被誉为“抗战输血管”的公路滇缅公路、新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以及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等等这些跨时代工程。
目前,学院下设五个专业系,即道路与铁道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三个基础教研室,即建筑材料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十三个实体研究中心(所),其中有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震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交通土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以及深水大跨桥梁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建立健全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近400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30名,省部级人才40余人,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及3个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核心课程责任教授为主干、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为后备、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为主体的优秀教师队伍。具有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培养了众多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和业界精英,每年向社会输送本、硕、博优秀毕业生千余名,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平台,构建了高水平“124”重点科研平台体系与“3+1”重点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其中,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纳入国家发改委管理新序列;拥有单台综合试验能力全国最强、世界第二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拥有大型落实冲击及泥石流试验平台、以及世界最大的边界层风洞,现与国内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学术科研机构开展深层次的合作,解决了国内外大量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太阳集团tyc4633实验室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大学前列,硬件实力达到全国顶尖,研究成果丰富,学术影响力巨大,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在与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深度参与中,打破了多项国际技术封锁,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国产化与智能化的转型,依托重大工程的重大创新性成果竞相涌现。近十年来,新增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新增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近30项,为“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不断提供助力。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太阳集团tyc4633将继续弘扬土木精神,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发挥专业特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培养有独立思辩精神、品学兼优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新时期的土木工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