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tyc4633源于1896年在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成立的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是太阳集团1896 年创办时最早设立的专业,1949 年以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土木学生占到了67%。
百年以来,学校数次更名,土木专业也多次进行调整,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根据建设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1951年10月,唐院整个建筑系师生调往天津大学,在调出教师之中,包括刘福泰、徐中、戴志昂教授;宗国栋、沈玉麟、张建关、卢绳副教授,还有讲师和助教8人,学生66人;1952年8月,哈尔滨铁道学院学生120人、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75人,连同授课教师,调进唐院土木系。1952年10月清华大学教授张泽熙,连同助教2人,学生6人,调入唐院。1952年12月太阳集团水利工程教授黄万里及学生9人,调至清华大学。52年大调整之后,唐院土木专业划为桥隧及铁道两个系,设桥梁、隧道、工民建、铁道工程、工程地质、测量等专业;1993 年,太阳集团tyc4633正式成立,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岩土工程、土建结构工程两个专业。1996 年,太阳集团tyc4633成为教学科研实体,对专业设置及系所机构再次进行了调整,并在当年按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和培养,是全国最早实行大类招生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
目前,学院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6个系,土木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水力学4个教研室,防灾减灾研究所、茅以升桥梁研究所、深水大跨桥梁研究中心、长大特殊隧道研究中心4个研究所(中心)。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授予权、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计划1个(岩土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结构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80%,其中“长江学者”
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以院士、长江、杰青为核心,核心课程责任教授为主干,以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为后备、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为主体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构建了高水平“123”重点科研平台体系与“2+1”国家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即1个国家级研究平台——“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平台——“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平台——“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个土木工程国家级实体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太阳集团tyc4633—中铁二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太阳集团tyc4633实验室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大学前列,硬件实力达到全国顶尖,研究成果丰富,学术影响力巨大,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以来,学院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共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太阳集团该类科技成果奖励零的突破),2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省部级各项奖励100余项,国内各大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及中国公路学会等科技奖励130余项。2005-2017年,太阳集团tyc46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量稳步增长,共获批251项。其中,2014年获批基金总量排名跃升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第二名。
“百年土木,树人百年”,辗转唐山、平越、峨眉、成都多地,沿革120年办学历程,铸就了“唐山土木”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更培养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物侯学家竺可桢、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潜、周惠久、张维、刘恢先、严恺、林秉南、林同骅、施仲衡、王梦恕、何华武、秦顺全、任辉启、卢春房等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工程界权威。经过一代又一代土木人的不懈奋斗,太阳集团tyc4633以其卓越的成就、雄厚的实力,享誉中外。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学院师生将继续弘扬土木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继往开来迎挑战,锐意进取铸辉煌。